<p id="nvllh"><strong id="nvllh"></strong></p>
    1. <td id="nvllh"><del id="nvllh"></del></td>
          <p id="nvllh"><strong id="nvllh"></strong></p>
          首頁 > 正文

          濃情筆墨書寫隴原幸福美好新圖景——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2023年“新春走基層”采訪活動綜述

          2023-02-16 15:21 | 來源: 新甘肅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甘肅日報記者田麗媛采訪《2023中國詩詞大會》全國亞軍獲得者——靜寧籍農民工朱彥軍。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起步之年,也是“十四五”發展承上啟下的重要之年。全省各地干部群眾正在以開局就是決戰的干勁、起步就是沖刺的拼勁,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奮戰在各條戰線。甘肅日報社社委會、甘肅日報報業集團高度重視,精心策劃,把開展“新春走基層”采訪活動作為踐行“四力”的主戰場,認真組織實施。自1月6日起,甘肅日報、甘肅日報報業集團記者走進鄉村社區、工廠醫院和基層一線,先后推出各類原創報道近1000篇(條),充分反映全省各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實際舉措,展現2500萬隴原兒女埋頭苦干奮勇拼搏的精神面貌。

            

            甘肅日報記者王虎在東鄉縣中西部水廠采訪。

            講述感恩奮進的甘肅故事

            2013年2月3日,農歷臘月二十三,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入戶看望老黨員和困難群眾,并語重心長地勉勵大家,“咱們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023年1月20日,農歷臘月二十九,記者來到元古堆村,感受這里喜迎春節的濃郁氛圍和鄉親們越過越紅火的日子。陽光灑滿元古堆村文化廣場,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火紅的燈籠高掛枝頭……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下,元古堆人感恩奮進,努力改變家鄉面貌,用十年的時間把“爛泥溝”變成了“景觀園”。

            2013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拔1900多米的東鄉縣高山鄉布楞溝村,入戶看望老黨員和困難群眾?!耙阉齺?,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笨倳浺笠髧谕?。春節前,記者走進布楞溝村,感受當地群眾生活的新變化,記錄推進鄉村振興的新氣象。在這里,十年九旱、飽受取水之苦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水引來了,路修通了,新農村也建起來了,牛羊產業紅紅火火,鄉村振興的步伐堅實有力。

            

          東鄉縣高山鄉布楞溝村全景

            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視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利益著想,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2023年正月初五,記者來到洋溢著濃濃年味的富民新村,一場由村民自編自演的慶新春文藝演出正在進行。在村民自編的歌詞里,記者聽到了他們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和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黨的富民政策早已在富民新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

            《紅火元古堆 歡樂慶新春》《東鄉:30多萬群眾告別吃水難》《富民新村:感恩奮進向未來》……記者們行走在隴原大地,用一篇篇稿件真實記錄了全省上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記錄平凡動人的堅守身影

            新春佳節,萬家團圓、燈火璀璨。但對一線醫務工作者來說,卻和平常沒什么不同,他們仍然值守病房,守護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大年三十,記者和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張潔共同度過了忙碌的一天。查看患者病情、接收新的住院患者、處理突發狀況……醫護人員匆忙的腳步聲和各種監測儀器發出的蜂鳴音交織在一起,他們搶救生命一刻也沒停歇過。

            

          危貨車駕駛員魏曉豐從蘭州南服務區即將出發。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劉健 攝

            在金川集團三礦區千米井下,鑿巖臺車和鏟運機發出陣陣轟鳴,工人們堅守在生產一線,揮汗奮戰,點檢、加油、打眼……記者現場采寫的《千米井下過大年》記錄下井下臺車司機孫國鋒和眾多礦區工人忙碌的一天。撬頂釬的敲打聲、鑿巖機的撞擊聲、鏟運機的轟鳴聲、運料卡車的馬達聲,除夕之夜,記者在千米井下聽到了一曲獨特的、令人振奮的“迎春交響樂”。

            過年了,人們不是在家,就是在回家的路上。但對貨車司機魏曉豐和李春雷來說,今年春節他們還是選擇不回家。除夕,在位于南繞城高速的蘭州南服務區,記者見到了還在趕路送貨的他們,“今年不回家,是想趁著過年工資高,多掙點錢”。服務區送的水餃,讓他們分外感動,“路過甘肅,以前是放心,現在是暖心,服務真的越來越好了?!?/p>

            春運期間,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夜晚,機械師潘鵬杰穿梭在存車線上,對蘭州動車組的車輛車上車下進行細致的檢查,保證動車次日能正常上線運行。記者飽含深情地采寫了《“鋼鐵大動脈”上的堅守》,用樸實的語言講述著鐵路人為億萬旅客守護回家路的動人故事。

            王偉宏在中鐵蘭州局蘭州西工務段道口值守。

            展現熱鬧喜慶的紅火年味

            春節期間,從甘南草原到河西走廊,從大街小巷到田間地頭,千里隴原一片紅紅火火,各地民眾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共同歡度兔年新春。

            記者走訪蘭州的大街小巷、各大商超和菜市場,新年飾品琳瑯滿目、年貨品類豐富,市場供應充足、街巷人頭攢動,“兔”元素滿目皆是,處處洋溢著濃郁的新春氣息。在蘭州老街,記者以現場出鏡的報道方式,帶領觀眾尋找年味,感受文旅市場的強勢回暖和經濟發展的強勁復蘇。

            走進會寧縣會師鎮南什紅軍村,記者與村民共同觀看文藝演出,濃厚的紅色文化氣息與濃郁的紅火年味在村子里交相輝映。紅軍村是近年來會寧縣充分挖掘紅色文化、推動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如今,紅軍村村容整潔、特色鮮明、宜居宜業,引來了游客與項目,也引來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天??h祁連鎮祁連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及即將開業的滑冰場。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攝

            在天??h祁連鎮祁連村的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記者見到了從祁連山上搬下來的鄧發斌夫妻倆,他們將新入住的嶄新小樓布置得溫暖、喜慶。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鄧發斌和一起搬下來的村民種植大棚人參果,“有了致富產業,一年的收入可不少哩,如今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p>

            春節期間,選擇以低碳、綠色的方式過年已成為人們的新風尚?;ㄊ欣?,市民挑選鮮花和綠植裝點家中年味;博物館里,孩子們在手工活動中了解“年”的意義;書店里,琳瑯滿目的書籍、熙熙攘攘的讀者,書香浸潤著千家萬戶的春節時光。

            唱響隴原大地的“春天故事”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發揮全媒體報道優勢,充分利用報、網、端、微、屏各平臺及第三方平臺資源,用融媒手段講述隴原大地的“春天故事”。

            

          新甘肅客戶端記者王梓懿、劉彥辰、萬及敏在隴南成縣進行新春走基層采訪。

            哪里有新時代的故事,哪里就有記者的腳印?;丶疫^年,感受到的不只是家人團聚的溫暖,還有這些年來家鄉發展巨變的驚喜。新甘肅客戶端派出多路記者,深入全省各地,通過文圖、海報、短視頻、H5等融媒手段,全方位、立體式展現基層新變化,累計采寫各類原創稿件250余條,推出短視頻報道40余條。推出“新春走基層·回鄉偶書”系列報道,《城里安新家 回村過大年》《有一種幸福,叫回家過年》《緊走慢收拾 家風永流傳》等一篇篇鮮活報道,引發讀者強烈共鳴。奔流新聞客戶端從年俗文化入手,聯合蘭州非遺剪紙藝人推出7期“剪紙畫年俗”主題作品,用新手段展現新“年味”。每日甘肅網在首頁開設“新春走基層”專題,集納展現全省各地新春新氣象。

            

            春節期間,新甘肅客戶端記者付詩冉在蘭州老街采訪。

            鮮活的故事在基層,動聽的聲音在一線。蘭州晨報、甘肅經濟日報、甘肅農民報、甘肅法制報、蘭州新區報等子報,結合自身特色優勢,組織新聞記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一線,通過自己的腳步和筆觸全新記錄基層新變化、反映基層新貌?!队耖T:新春之際話振興》《成縣:生態搬遷“搬出”幸福年》《牛產業讓群眾過上“?!比兆印返然鶎右痪€的稿件,內容鮮活生動,接地氣、冒熱氣、有靈氣,受到讀者好評。

            新聞事業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春節雖過,但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的全媒體記者奔赴基層一線踐行“四力”的熱情不減、腳步不停,貼近群眾、服務大局的初心不改,用心用情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甘肅故事的使命不忘。(彭雯)

          責任編輯: 張澤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97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