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nvllh"><strong id="nvllh"></strong></p>
    1. <td id="nvllh"><del id="nvllh"></del></td>
          <p id="nvllh"><strong id="nvllh"></strong></p>
          首頁 > 正文

          新技術催發融媒產品新面貌

          2023-03-09 10:39 | 來源: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進入兩會時間,新一輪的新聞大戰又開始了。元宇宙演播室、升級版虛擬主持人、大數據搜索提煉可視化動態化、利用5G+AI實景摳像新技術打造時尚的“圍爐聊天”場景……新技術不斷豐富著報道的形式和互動體驗。

            “沒有一個時代比今天更需要技術賦能媒體?!敝袊鴤髅酱髮W電視學院黨委書記、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專家組組長曾祥敏在日前由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指導,中國記協新聞培訓中心與江蘇省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共同舉辦的“強技術 促精品”融媒有技系列活動(南京站)上說的這句話,得到很多與會人士的認可。

            與會人士在融媒有技論壇上以優秀的融媒產品為例,圍繞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傳媒領域的應用等熱點話題,探討如何推進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促進內容生產和傳媒技術領域的深入交流。

            

            圖為“強技術 促精品”融媒有技系列活動(南京站)現場,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以“前沿科技賦能下的技術牽引”為主題,分享當下新技術在媒體變革中的創新應用。本報記者 袁舒婕 攝

            運用技術升級視聽體驗

            隨著技術變革的深入,新媒體產品中的“感同身受”越來越受重視,場景化的視聽產品也越來越多。

            點開人民日報社新媒體視頻《非凡十年》,網友會以第一視角穿梭在時空之中。C919大型客機翱翔藍天,鏡頭從晴空切入碧海,遼寧艦劈波斬浪,一架艦載機騰空而起,“奮斗者”號潛入深海。視角旋即切換到浩瀚的太空,“玉兔號”在月球上緩緩前行,天問一號在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中國空間站在離地球400多公里的軌道上飛行……這些場景并不是來自于實拍,而是根據現有新聞資料進行的CG數字建模?!斗欠彩辍飞暇€不到24小時,就在人民日報社自有平臺閱讀量約1500萬。

            

            再點開新華社微視頻《望北斗》,用宇宙浪漫敘事講述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視頻中孤懸的沉船、大渡河上呼嘯而過的子彈等CG動畫和星云變幻等特效鏡頭,讓網友直呼是電影級特效?!锻倍贰飞暇€2小時全網傳播量迅速破億,并獲得了第十二屆北京國際網絡電影展最佳紀錄片獎。

            

            在這兩個作品中,技術的使用十分突出。

            CG指的是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的圖形設計、制作,此前多用于大型游戲以及電影當中,如今越來越多地運用在媒體產品中?!斗欠彩辍分鲃摯?、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編輯趙明琪說:“在設計《非凡十年》時,我們經過反復比較后決定用CG動畫的形式突破傳統實景拍攝的局限,為網友創造出更加完整的浪漫主義具象空間。在借鑒大型游戲技術手段的同時,我們也借鑒游戲作為程序性修辭的敘事特點之一?!畧鼍盎@一要素在符合事實真相的前提下,通過構造虛擬的場景來講述真實的故事。事實證明,這樣操作可以打破重大事件的時空阻隔,突破傳統實景拍攝的局限?!?/p>

            為了讓CG所搭建的場景更加真實可信,為了讓用戶更能“移情”到“擬真”世界中,趙明琪說,《非凡十年》主創團隊從零起步,制作了近千個CG模型?!盁o論是高精尖的飛機、航母、航天器還是地標、建筑、動植物,不管是城市風光還是鄉村風貌,《非凡十年》中出現的每一個模型都以新聞現實為藍本,多角度參考了實物原型,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化加工,讓‘現實’的呈現有了更多可能?!?/p>

            《望北斗》在場景呈現方式上,以“凝固的歷史瞬間”作為切入點進行制作,并且在靜態瞬間中通過加入大量的動態元素,使場景氣氛更加飽滿?!锻倍贰分鲃摯?、新華社總編室視覺產品室主任編輯姚竣譯舉例,作品中強渡大渡河段落,運用寫實雕塑和動態的槍林彈雨來表現當時的場景。

            為了能更準確地還原各場景的畫面細節,姚竣譯說,新華社經過大量采訪、調研,團隊采取三維掃描的方式對部分歷史場景和雕塑進行實地數據采集和還原?!叭S掃描時,由于不同類型的雕塑和場地客觀條件不同,為了能滿足所有現場數據測量、數據采集和三維掃描需求,主創團隊采用激光、手持和拍攝掃描等多種靈活的掃描方式,依靠新華社國內分社兵分多路,僅用一周時間就完成了全國多省市的雕塑和模型三維掃描工作,為鏡頭制作爭取到了非常寶貴的時間?!?/p>

            調?!扒嗄昀走_”進行創新

            當代青年的成長是伴隨數字媒體演進共同發展的,想讓新媒體產品得到廣泛傳播,媒體需要調校好自身的“青年雷達”,對青年人的思潮、文化動向、熱門話題等敏銳地感知、分析并發現。

            近年來,國潮悄然興起,并迅速在年輕群體中刮起了強烈風暴,不少新媒體作品主動把中式審美融入其中。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以名畫《千里江山圖》為基礎進行創新演繹的動畫視頻《新千里江山圖》,用三維動畫的形式表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各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吨淮饲嗑G》的領舞孟慶旸化身《新千里江山圖》的“執筆人”,長袖舒卷隨著悠揚婉轉的唱腔和念白,一轉身就從國風畫卷進入到高鐵飛馳、農田廣闊的現實世界。很多網友紛紛評論“美到哭”“這才是真正的中國色”……

            

            作品上線發布后,不到一小時官微閱讀量超過10萬+,視頻號也突破10萬+。嗶哩嗶哩黨委副書記朱承銘說:“《千里江山圖》是曠世名畫,以此為底,繪入新時代,易于傳播;采用青綠山水中的傳統國畫技法,巧妙融合了舞蹈、戲曲、書法、民樂等多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展現了驚艷的美;業內知名國風畫師團隊進行藝術指導和美術創作,保證了作品的藝術高度;而仙鶴視角則使觀賞者如飛行空中般沉浸式回顧這十年非凡成就,帶來獨特體驗?!缎虑Ю锝綀D》運用了實景建模、CG等技術,技術本身并不難,難的是那種細致和努力。電腦上的一筆一畫都體現著創作者的用心用情,凝結著創作者高度的藝術審美和自我要求?!?/p>

            年輕化的語態和“萌”的產品形象是將青年流行元素與主流價值對接的關鍵。海南日報社制作的《一粒種子的奇妙之旅》里,故事主人公——一粒種子設計得萌動可愛,以生動有趣吸引年輕人。海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任胡續發說,該產品用動畫視頻和手繪長圖的形式展現,一粒種子采用擬人化手法,進行了一場“上天入?!钡钠婷钪?,在種子的旅行中突出海南擁有“南繁硅谷”、深海、航天等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的優勢,以用戶視角把知識科普做得繪聲繪色。

            

            “深度定制”會讓青年人覺得有參與感,從而加速傳播。今年春節期間,千人千面創作的數智人視頻彩鈴拜年,因為形象有趣,實現了超11億次的傳播效果。咪咕音樂高級副總經理袁敏說:“技術創新可最大化實現價值賦能。數智人視頻彩鈴拜年這款產品,用戶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臉型、發型等自由捏臉,然后生成專屬數智人拜年視頻,最后一鍵發布或設為自己的視頻彩鈴,將元宇宙體驗引入熟悉的新春拜年場景,以趣味十足的內容與花式互動黑科技吸引大眾?!?/p>

            創意和紀實交融打動人心

            在融合新聞發展中,虛擬與現實、創意和紀實日漸交融,新聞注重事實,強調準確,如何用影視特效準確表達新聞事實?姚竣譯說:“技術只是手段,《望北斗》這91個鏡頭,全都可以找到真實的記錄和歷史依據。在打磨作品的10個月里,我們做的很多還是記者所做的工作,準確表達新聞事實是新華社90多年積累的經驗?!?/p>

            中國江蘇網制作的融合報道《你的眼睛》通過自薦方式獲得中國新聞獎融合報道三等獎,該作品將創意和紀實進行了很好的交融。2014年起,江蘇蘇州攝影志愿者在云貴川3省建立7個攝影創作基地,送去110多臺相機,指導山里的孩子拍攝照片、記錄生活。抓住這一題材,中國江蘇網派出多路記者深入貴州山區,采訪學生、家長、老師及教育局負責人,直觀感受到公益行動帶給孩子們的積極影響。

            

            “制作過程中,我們項目組經過半年的追蹤,收集了8年來150多位孩子拍攝的近200G、10萬余張照片及資料。在采訪的一周時間,記者拍了超過120G的素材?!薄赌愕难劬Α分鲃摯?、中國江蘇網副總編輯戴軍農說,項目組返程后,為了讓作品更加厚重,記者后期又采訪了受過資助的學生,其中包括已經考上大學的學生,這使得素材覆蓋面更廣,從時間長軸上可以看到不同年代的孩子們的變化,也進一步增添了作品的厚重感。最后呈現的《你的眼睛》,手繪畫彰顯山區特色,融圖片、音視頻和圖文稿于一體,結尾以“線上展覽館”展示孩子的攝影作品,寓意夢想飛出大山抵達更遠。

            創意和紀實交融,容易找到情感共鳴,更能打動人心。提到共鳴,趙明琪說:“近年來,我們與業界前沿團隊合作,在不斷吸收新技術手段的同時,也在產品策劃中不斷挖掘時代主題與普羅大眾的利益相關點、情感共鳴點,將國家的發展與人民的生活、時代的巨變與個體的記憶相連接,探索利用前沿的新媒體技術,創新主旋律的表達方式,實現共識、共鳴和共情?!斗欠彩辍氛腔谶@個創作思路的又一次嘗試,時光列車車窗外閃過的共同記憶里,每個人都是主角。大家在體驗和轉發這個產品時,也有切實的參與感、代入感,以及自我實現的滿足感?!?/p>

            “媒體在重視技術的同時,更要做好內容,成為價值觀引領方面的主力軍?!蹦暇┐髮W國家級傳媒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白凈如是說。(袁舒婕

          責任編輯: 張澤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