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您是王爽嗎?我是蛟河市融媒體中心記者陳祥鳳,您為宣傳蛟河的農副產品作出了特殊的貢獻,我們想采訪您一下?!苯衲甏汗潉傔^,做農副產品直播帶貨的王爽意外地接到了一個電話。雖然王爽在新媒體的粉絲量有100多萬人,3年多的時間為蛟河帶貨達500多萬元,但是有記者要來采訪她,讓她感到很意外。
“大雪紛飛的一天,陳祥鳳老師和攝制組一行來到我家,都沒有休息一會兒就開始采訪拍攝?!眮聿稍L王爽的是蛟河市融媒體中心“陳祥鳳短視頻工作室”的記者,在兔年伊始,他們把目光聚焦到為當地發展出過力的“小人物”身上,特別策劃了系列短視頻《大展宏“兔”》。
陳祥鳳(前)帶領團隊在林區拍攝紀錄片《跑山人》。蛟河市融媒體中心 供圖
一個縣級的融媒體中心,專門成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這個工作室與常規的采編部門有什么不同?在融媒建設中發揮了哪些作用?《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近日專程來到吉林省蛟河市進行采訪。
把個人榮譽變成集體力量
2022年9月17日,在蛟河廣播36年、電視22年的發展史上,第一次成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陳祥鳳短視頻工作室”。
“我去年已經57周歲了,組織上以我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工作室,這是對我莫大的鼓勵和鞭策?!?965年6月出生的陳祥鳳,從事廣播電視工作37年,曾經獲得過吉林市勞動模范、江城好人、蛟河市道德模范等各項榮譽100多項,現任蛟河市融媒體中心大型節目部主任。
“我熱愛這個職業,成立工作室后,我們開始集中力量向社會推介蛟河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推介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喜人變化?!标愊轼P告訴記者,他們團隊一共有8個人,負責主持、攝像、文案、后期制作等工作,個個都是行家里手。
“我出去開會或和兄弟媒體同仁交流時,他們都會贊不絕口地說,你們蛟河有一心鉆研業務、任勞任怨的陳祥鳳,他為蛟河爭得了很多榮譽?!彬院邮腥诿襟w中心主任李堂東告訴記者,縣級融媒體也可以有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從而對融媒發展起到引領和帶動、傳承的作用。
李堂東認為,這是對該團隊的認可和創新,鼓勵他們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同時,對這個工作室在經費保障上予以傾斜,實現名師負責制,打破了部門、欄目界限,在急難險重的工作中,在融媒體中心的領導下,可以抽調各部門的人員,集中人才優勢做好工作。
蛟河市融媒體中心副主任劉耀東認為,“陳祥鳳短視頻工作室”的成立,在激勵采編隊伍向先進看齊的同時,也讓這個工作室延伸了更加寬泛的工作職能。
拍攝身邊的“小人物”
“我有一個目標,就是每年要拍出一部叫得響的紀錄片?!标愊轼P對記者說,他們這個團隊在《大展宏“兔”》開年的布篇中,第一期推出的是關于王爽的《新農人 新農事》,經過蛟河市融媒體中心旅游文化欄目《繽紛蛟河》、手機APP、視頻號等多個載體播出后,受到了廣泛關注。第二期節目是靈芝種植大戶春節期間制作菌種的故事,第三期拍攝的是高鐵站客運值班員的故事。
“我喜歡拍攝身邊的‘小人物’,他們很平凡,但是他們對待工作卻有著可貴的品質?!标愊轼P說。
“陳祥鳳短視頻工作室”成立以后,還承接了蛟河市鄉村振興專題片的拍攝,他們分別以《蛟河》《逐夢在希望的田野上》《濃墨重彩繪錦繡》為題,對外全面展示蛟河鄉村振興的工作。
坐落在蛟河的拉法山是在吉林市小有名氣的旅游勝地,而拉法山里一對守山的老夫妻引起了陳祥鳳的注意?!胺蚱迋z的名字分別叫鞠來信和秦四芳,鞠來信是這兒的義務林管員,一干就是20多年?!标愊轼P說,夫妻兩人都70多歲了,他們為方便登山的游客,用山野菜包餃子平價賣給游客吃,而部分食材全是靠鞠來信從山腳下一趟一趟背上山的。夫妻倆在大山內的堅守和誠信經營,也成為蛟河對外宣傳旅游的一張名片。
“老夫妻的故事,讓我感到很可貴?!标愊轼P介紹,工作室成立前后,他們一共拍攝了一年的時間,再現了這對老夫妻守護綠水青山的家國情懷。
記者在觀看這部《高山之上》紀錄片時發現,在拉法山頂可以看到噴薄而出的壯美日出。陳祥鳳說,為了拍攝好這些鏡頭,團隊的部分成員晚上就住在山上破舊的房屋里。為了拍好這部片子,他們前后10多次登山拍攝。辛苦的耕耘也換來了可喜的收獲,這部片子獲得了吉林省廣播電視局迎接黨的二十大優秀廣播電視主題作品評選紀錄片類二等獎。
在陳祥鳳的帶領下,蛟河市紀錄片已經成為蛟河市、吉林市,甚至吉林省一張亮麗的名片。
一個人帶動一群人
短視頻《致敬奮斗中的她》獲2021—2022年度吉林省公益廣告大賽銅獎;《一路生花》《想看你笑的樣子》被吉林省網信辦進行推廣,共有42家媒體進行了轉發;《春天的守護》被新華社轉發。此外,“陳祥鳳短視頻工作室”還拍攝了《冰雪蛟河》《年味》《遇見未來》《粘味食足》等多個有影響的短視頻。
“我們從陳老師的身上,學到了勤勉和敬業?!敝鞒秩粟w驚坤現在除了主持節目外,也在做編輯、短視頻配音、攝像、撰稿等工作,努力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多面手。
1991年出生的張希2021年考入蛟河市融媒體中心,她說加入到這個團隊后,讓她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1995年出生的姜金妍主要負責后期制作,她說自己特別珍視這個團隊的工作,以及這個團隊取得的榮譽。
“我是2009年來到大型節目部工作,一直沒有換過部門?!必撠熀笃谥谱鞯男焖畛鯇W的是平面設計,到蛟河市融媒體中心工作后又掌握了很多軟件的使用。她說:“作為工作室的一員,我感到驕傲和自豪,也會加倍努力和陳祥鳳老師一起創作出更多好作品?!?/p>
“好的新聞永遠在路上,我們時刻要向好新聞出發?!标愊轼P做新聞的這些年,也遇到過調到機關工作的機會,也有南方媒體許以高額的工資,但是出于對家鄉的熱愛,他從來也沒有動過心。這37年的時間,陳祥鳳一直在發現新聞、采制新聞、傳播新聞的路上。
“雖然退休之年越來越近,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將更加努力,帶好團隊,采寫出更多有溫度的新聞,傳播好這片土地上有溫度的人和事?!标愊轼P說。
發揮好傳媒人才“第一資源”作用
當前我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已進入關鍵階段,人才問題仍然是影響縣級融媒體中心向深度融合和縱深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新聞內容的生產和發布需要人才,平臺的搭建和技術的創新需要人才,經營的拓展和管理的提升也需要人才。培養造就一批政治素質過硬、新聞業務精湛、融媒技能高超的全媒體人才隊伍,是包括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內的各級各類傳媒機構亟須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吉林省蛟河市融媒體中心作為一家縣級傳媒機構,敢于闖、勇于試、善于用,把自己培養起來的人才通過“名師工作室”的模式,激發出了“裂變效應”,一個人帶動了一群人的力量。
黨的二十大提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在融媒事業發展中,各級各類傳媒機構都要有“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人才觀。一方面要靠“引”,筑巢引鳳,改革用人機制,引進急需人才,讓有用的人進得來、進來的人用得上、好用的人留得住,這是做好“增量”;另一方面更要靠“養”,固巢養鳳,要在加大復合型人才引進力度的基礎上,加大對已有人才隊伍的轉型、提升、優化的培養力度,這是賦能“存量”。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敝挥须p管齊下,才能真正把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匯聚起來,發揮好人才“第一資源”作用,筑牢黨的新聞事業的人才基礎。
作者: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張席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