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人民日報刊發任仲平文章《百年輝煌,砥礪初心向復興》,作品在第32屆中國新聞獎中獲得特別獎。在萬余字的篇幅中,全面總結百年接續奮斗中,黨團結帶領人民開辟的偉大道路、建立的偉大功業、鑄就的偉大精神、積累的寶貴經驗。今天,一起來聽聽主創團隊講述的創作故事。
掃碼可查看原文
中國新聞獎秘笈 | 以大歷史觀寫好評論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桂從路
歷史長河波瀾壯闊,總有一些關鍵節點定義奮斗坐標、指引前進方向。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站在建黨百年的重大時間節點上,面對這樣一個重大主題,如何書寫,才能更好呈現百年奮斗取得的非凡成就、凝聚億萬人民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一)構建共識,增強引領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作為黨中央機關報的大型政論,講好黨百年奮斗故事,更好發揮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引領作用,關鍵是要以正確黨史觀筑牢價值坐標、以大歷史觀拓展認識坐標、大時代觀定位前進坐標,提升主流敘述的引領力、說服力、感染力。
以這篇任仲平為例,文章聚焦“初心”“奮斗”“復興”三個關鍵詞,全面總結百年不凡歷程中,黨團結帶領人民開辟的偉大道路、建立的偉大功業、鑄就的偉大精神、積累的寶貴經驗,構筑起文章的“骨架”。
同時,注重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把百年奮斗放在民族復興戰略全局中考量,把百年輝煌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審視,通過拉長歷史景深、把握深刻變局,透視百年成就的內在邏輯,揭示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活力基因。
主流敘述更好發揮價值引領作用,必須要有問題意識。要聚焦“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寫出時代感、針對性。
這篇文章把昨天、今天和明天貫通起來,在闡釋中國道路的歷史意義時,落腳在未來“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在論述我們黨為什么永葆先進性純潔性后,號召“加油努力再長征”,在展望民族復興光明前景的同時,以更多的筆墨提醒“世界格局風云變幻、改革發展任務繁重”“必須永葆革命精神、斗爭精神”。
既講怎么看,又講怎么辦;既寫出自信和豪邁,又展現百年大黨的清醒和堅定,以此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凝聚共識、增添動力。
(二)增進共鳴,提升說服力
評論是用來說服人的。只有說服力上更勝一籌,才能讓主旋律奏出激蕩人心的交響曲,讓好聲音在億萬人民心中產生共鳴。
“大格局、大視野”,是說服人的基礎。
寫作過程中,我們堅持心懷“國之大者”、增強政治站位、吃透中央精神,在謀篇布局時,力求把握理論筋骨、激揚思想之力。
除去開頭和結尾,這篇任仲平文章一共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全面回顧黨百年奮斗的征程,展現一路披荊斬棘的不易與艱辛;第二部分從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三個層面,系統總結黨百年奮斗做出的偉大貢獻;第三部分重點闡釋黨百年奮斗帶領人民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四部分闡述百年奮斗黨的信仰、初心與使命一以貫之;第五部分闡述百年奮斗鑄就的偉大精神;第六部分著眼當下和未來,闡釋如何繼續創造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時間。
六個方面的整體架構和謀篇布局,讓文章邏輯嚴謹、論述環環相扣、主題主線突出、觀點立得住腳,展現出寫作團隊對百年黨史的深入思考。
“擺事實、講道理”,是說服人的關鍵。
我們體會,提高說服力,不能在道理層面平鋪直敘、在概念里面“打轉轉”,而是要遞進一層、深入一層,堅持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相結合,通過講故事來講道理,以生動的故事、可感的事實、有力的論證來彰顯道理的深刻與正確。
比如,引用不同歷史時期外界的質疑和悲觀論調,展現我們黨創造歷史偉業的不易,讓黨百年奮斗更加立體。在論據選擇上,從魯迅的詩句、《生活周刊》刊登的《十問未來之中國》,展現今昔變化的翻天覆地;以中國大地上道路的變遷引申出道路“既意味方向,也意味方法”……
通過今昔對比、正反對比、借嘴說話等方式,豐富說理的層次感、飽和度,打開觀點共鳴的空間和場域。
(三)把握共情,激揚感染力
文字是有力量的,政論是有溫度的。
一篇文章能夠直抵人心,既要以雄辯有力的言辭說服人、鼓舞人、警示人,也要以感同身受的溫情打動人、感染人、溫暖人。這需要我們用有溫度的文字貫通大事大理,以細膩的紋理填充“硬核”骨架,以共情打通情感交流的通道,增強主流敘述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這篇文章在構筑主流敘事的宏大邏輯同時,字里行間洋溢著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如磐初心,體現著黨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底色,描繪著億萬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精神風貌。
比如,在敘述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帝國主義政治孤立、經濟封鎖等取得的成就后,即以“這是激情燃燒的歲月,這是凱歌嘹亮的時代!”作評,用感嘆號收尾,更顯觀點明確,信念堅定。
在寫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時候,用較大篇幅講述血戰湘江英勇犧牲的陳樹湘、長津湖戰役凍死后仍保持沖鋒姿態的戰士、用身體護住機密文件的“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把年輕生命定格在扶貧路上的黃文秀等事跡。
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讓抽象的精神更加具體、集體的形象更加鮮明,讀來催人淚下。
激揚主流敘述的感染力,還要在表達上升維。這篇文章延續任仲平的一貫文風,以充分的說理、深入的分析、鮮活的素材、豐富的細節,帶給讀者審美上的體驗。同時,結合建黨百年這一主題,更加注重表達的力度、凸顯文字的溫度、追求共情的廣度。
比如,“如同參天巨樹,新芽歲歲破枝、枝干年年伸展,百年接續奮斗展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年輪”,比喻巧妙而深刻,直觀展現百年歷史的意義。
再比如,“青山無言,永懷碧血;日月行天,以鑒丹心。百年征途上的中國共產黨人,已經把自己的精神融進祖國的江河、民族的星空,匯入天地凜然長存的浩氣之中,與國家、民族、人民的脈搏一起,生生不息,永恒跳動?!?/p>
長短結合、富有節奏感的“金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讓文章情感更加充沛、更加飽滿。
關于“中國新聞獎秘笈”專欄
中國新聞獎是全國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自1991年設立的30多年來,8000余件作品獲獎,樹立了新聞報道的“樣板”和“標桿”,成為優秀作品和經典案例的寶庫。中國記協網編輯部開設“中國新聞獎秘笈”專欄,交流獲獎作品創作體會,探尋獲獎作者創意思路,借鑒創新經驗,分享報道啟示。
供稿:人民日報評論部
本期編輯:呂彩虹 陳果靜 張君
本文版權歸中國記協所有,轉發請注明來源為“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